【北京卫视】中集:将集装箱做成“艺术品”

来源:厢式货车吊机    发布时间:2024-01-06 19:38:10

  编者注:8月31日,北京卫视午间新闻关切栏目播出天津中集集装箱专题报道。该报道以“智造”为切入点,讲述了中集集装箱生产由设备单一化,人工操作到自动化、智能化的巨大转变升级,

  旁白:中国和欧洲分列“一带一路”的两端。以往,中欧间贸易多依赖海运,如今以中欧班列为代表的铁路运输,拉近了欧亚大陆各国的距离,成为沟通亚欧的桥梁纽带,稳步推动我们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双向贸易。

  要将货物保质保量地送到目的地,离不开车厢里那一个个结实精致的集装箱。那这些箱子是如何被制造出来,又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互通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旁白:走进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的厂区内,一排排、一列列堆放在道路两旁的集装箱格外醒目。这些色泽均匀,表面十分光滑的箱体正在这个地方进行吊装,随后将源源不断地发往遍布各地的运输港口码头。在其靓丽的外表背后,是它一直以来所承担的重要海路和陆路运输任务。而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如今它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天津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王欣:在铁路上尝试用集装箱横跨几大洲来做新业务,是我们的祖国的一个尝试。以往多采用海运还有汽运,海运时间长,汽运的时间更长,所以有些产品货品可能就易发生一些破损或者说霉变。“一带一路”国家很多的产品采用铁路的集装箱运输,比如说我们从义乌到伦敦,大概可能是八天就能到了。在这条航线上,沿途还可以装载一些其他几个国家的货物运到我们国内来,这是大大促进了国家间经济贸易的往来。

  旁白:集装箱在更广阔范围内的使用,离不开越来越先进的制造工艺。在集装箱生产车间,中欧班列上所使用的大部分集装箱,就是在这里由最初的钢材经过冲压、焊接、美装等一道道工序产出的。

  记者:您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身后这个像大机械臂一样的东西,它是做什么用的?

  天津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业务拓展部技术主任 王君:这个是我们从德国引进的库卡(KUKA)机器人。因为集装箱的底侧梁,它尺寸在六米长左右,所以说过去需要两个人甚至三个人,通过桁车来起吊这个工件来上下料,现在因为这个机器人的臂展它能达到3米9的话,可完全满足长尺寸的零件的上下料,既实现了安全的生产,也在噪音方面的降低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旁白:这个机器人机械臂只是集装箱底侧梁全自动流水生产线上的其中一环。这条生产线是集装箱行业首次将对底侧梁的工艺流程实现全自动一体化,生产效率提高近一倍,同时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天津中集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生产全流程智能化操作。在这里工作了近20年的老员工訾师傅,也见证了集装箱生产由设备单一化,人工操作到自动化、智能化的巨大转变。

  天津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设备部维修班长 訾俊喜:咱顶板的生产,过去一共是五个环节,既费工又费人力。现在由于顶板自动线已经是,装备起来了,用起来了,现在只要两个人操作,而且从质量上保证了。

  旁白:自动化生产带来的除了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以外,员工的工作方式也由原来的拼体力变为更有技术上的含金量的智能设备操作。

  天津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设备部维修班长 訾俊喜:从人的体力上减轻了,从工作质量上,从他的荣誉感上,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旁白:为响应“一带一路”的倡议,更好地树立中国集装箱的品牌形象,从去年的10月份到今年4月份,天津中集进行了油漆生产线的大规模升级改造,开创性的使用箱体水性涂料,改造后生产出的集装箱更加清洁环保,为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

  天津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王欣:他们看到的是集装箱的一个简单的壳体,但是我们中集人想把集装箱当成艺术品来生产,这是我们中集人孜孜以求的一个梦想。同时我们中集集团集装箱板块,目前在推行一个龙腾计划,相信随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升级,随着机器人的大量使用,集装箱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春天就快来了。

  旁白:截至8月26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达到整整10000列,运送货物超过80万标箱,国内开行城市45个,到达14个欧洲国家43座城市。货物品类也由最初的日用百货、服装产品拓展至机械设备、电子配件等200多个品类,慢慢的变多国家的民众从中受益。

  伴随着声声嘹亮的鸣笛,被誉为一带一路上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满载着货物来回穿梭,促进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也在这条古丝绸之路上串联起共同繁荣的发展之路。